首页 > 网络生活综合知识

之我是大空头,重生之超级大散户

众人皆醉我独醒:次*危机中的大空头们

华尔街,向来是传奇诞生的地方,欲望、谎言与金钱交织在一起,谱写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在震惊全球的次*危机中,就有这么几个人,嗅到了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漏洞,先人一步进行布局,最终在哀鸿遍野中赚得盆满钵满。曾经混迹华尔街的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在《大空头》中就以他们为主角,再现了次*危机中各类人物与各大金融机构的命运沉浮,让人感慨人性弱点的同时也对这些特立独行的空头们有了新的认识。

说起次*危机的根源,就离不开「贪婪」二字。在美国,信用*非常常见,其中优质的借款人有着很好的信用,可以确保还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低收入人群,他们的信用达不到优质借款人的标准,借给他们的*便被称为次级*。在经济繁荣的时期,银行为了扩大收入,大力发展次级*。华尔街各大投行看到其中有利可图,便发明了担保债务凭证(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这种金融创新产品,也就是把信用卡应收款、车*、房*等债务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它使得放款机构一方面能及时获得现金,改善流动性;一方面又转嫁了风险。而买入 CDO的机构或个人则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的利息。投行和*机构为了创收,开始扩大*的范围,其中房*占了很大一部分。为了拉到*,他们用初期较低的固定利率来吸引买房者,绝口不提而后高浮动利率带来的风险,反正房价一直在涨,有房在手之后还能借更多的钱,不少人甚至不用付首付就能直接*买房。在市场最疯狂的时候,一名年收入 14000美元的采摘草莓的墨西哥人,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购买了一套价值 72.4万美元的房子;而来自牙买加的保姆,得益于房价的上涨,通过连环借款,在皇后区买了 6套房子。

而为了让这些*看上去没风险,投行与穆迪、标准普尔这样的评级机构合作,将充斥着风险的债务包装成 3A级的债券(与美国国债同一评级),卖给不明真相的投资人。

当众人沉醉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大好时光中的时候,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泡沫,试图找到做空 CDO的方法,而这个人还是个华尔街的圈外人,他就是孤独的投资者:迈克尔·巴里。在次*危机中,为数不多的做空者都暴得大名,尤其是一战成名的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一下子为他的投资赚了约 200亿美元,自己也赚了将近 40亿美元。他是从德意志银行的格雷格·李普曼那里得到消息的,而李普曼正是受到了迈克尔·巴里的启发。

迈克尔·巴里,这个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性格极其孤僻,同时有着令人惊异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这让他可以一直投身于所热爱的投资事业,哪怕是独自一人。他非金融科班出身,也从没在华尔街工作过,但他创建的子孙资本*在最初几年里取的了远胜大盘的业绩。正是这个远离华尔街的人,看到了市场上正在急剧扩散的泡沫,在 2005年初准备对赌次级抵押*债券市场。他预计两年后,当*的利率从固定利率的 7%升到浮动利率 11%时,会出现一波断供潮。为此他仔细研究了美国债券的历史,最终说服投行* CDO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CDS,Credit default swap)。CDS可以看作是给 CDO卖的保险,持有 CDO的投资者需要支付定期的保费,若 CDO的*能顺利偿还,投资者损失的是投入的保费,若 CDO的*无法偿还,这些投资者便能获得全部*的赔付。这便是迈克尔·巴里找到的做空 CDO的方法,损失可控,而收益巨大,他在 05年疯狂下注,精心挑选风险高的债券,到 10月已经拥有了 10亿美元的 CDS。而投行和保险*也想着能利用 CDS大赚一笔,其中像高盛这样的投行充当的是中间人的角色,在赚取收益的同时把风险转嫁出去。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零和对赌,而且是个大赌注,正如迈克尔·巴里所说:「我不是在赌一只债券,我是在赌一个体系。」那么,究竟谁是傻瓜呢?

早年在奥本海默*当分析师的史蒂夫·艾斯曼,很早的时候就接触过次级*债券,也一直是在华尔街发出不和谐声音的人。「这些家伙的谎话是无边无际的,华尔街卖出去的东西什么都不是。」他曾经这么批评过那些放*人。

艾斯曼每个星期三的中午都会去纽约最大的漫画书店看最新上架的漫画,他几乎看完了所有超级英雄漫画的*版本。他最喜欢的漫画是《蜘蛛侠》,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革命者、被压迫者的守护神,以及罪恶*的敌人,正是华尔街蜘蛛侠的形象。

在次*危机之前,他也是主要的做空人,在一次李普曼安排的与他的对赌人(一位 CDO交易经理)的会面上,他彻底弄清楚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问题,高企的杠杆率和评级机构的谎言都得为最后的崩溃买单。会面结束后,艾斯曼将空头头寸由不到 3亿美元提高到了 5.5亿美元,同时做空了评级机构穆迪*的股票。

随后的故事很多人都熟悉了,房价不再上涨,断供潮爆发,大规模的违约让高杠杆搭起来的债务高塔轰然倒塌。美国的三家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被收购,最终次*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而在经历了投资人的种种怀疑之后,李普曼、艾斯曼、约翰·保尔森这些空头们则获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

很多时候成功和失败都在一瞬间,就像 2008年 3月 14日这个经典的片段。

这一天,艾斯曼与持有贝尔斯登股票的投资人比尔·米勒被邀请前往德意志银行总部为一屋子投资者作报告。「如果美国的金融体系听起来像一个循环的庞氏骗局,是因为它本来就是。」艾斯曼痛斥着华尔街的*,而比尔·米勒则在解释应该投资贝尔斯登的理由。艾斯曼讲完时,拍了拍比尔·米勒的背,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当比尔·米勒给听众保证贝尔斯登不会破产时,艾斯曼脱口而出:「现在才 10点 5分,还有时间。」而就在此时,贝尔斯登的股票开始暴跌,人们疯狂地涌向出口,准备抛售手里的股票,此时格林斯潘的讲话已经没什么人听了。接下来的周一,贝尔斯登就被贱卖给了摩根大通。

最终的结果证明了华尔街的许多看似聪明的人未必有那么聪明,更多的人被短期利益遮蔽了双眼,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而整个体系的监管缺失也为危机埋下了隐患。与此相对,极少数的空头们,远离了资本的狂欢,在质疑中坚持清醒地*思考,实在让人佩服。尤其是艾斯曼这样有些讨人厌的家伙,他掀掉了皇帝的新衣,戳破了太平盛世,甚至敢于和整个体系叫板:「这个*的上层阶级在蹂躏这个*,他们压榨人民,建立了一座城堡来掠夺人民。在这些年当中,在华尔街的大*里,我一次都没有碰到过有危机意识的人。从来没有人说『这是错误的』,也没有谁对我说过的那些话表现出一丁点儿的关注。」

硝*散去,而历史还会循环,华尔街的金钱故事也还会继续,人性总是如此。艾斯曼最后总结这场闹剧的言辞,不知有多少人会当回事呢:

「华尔街应该灭亡,因为毁灭它是正义的行为。」

大空头的内容简介

20年前,迈克尔·刘易斯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为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教科书”,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年后,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

本书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之前仅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员工,却由于对次*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泛滥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压在美国金融机构行将崩溃上。结果,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有更多东西引人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本书中一一精彩呈现。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本文链接:http://www.hnxdcx.com/html/879664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