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组词20个(蟋组词2个)
蟋蟀的蟋怎么组词
蟋组词有:斗蟋蟀、蟋蟀草、蟋蟀相公。
一、蟋的释义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二、字源解说
形声字。虫表意,篆书之形像虫,表示蟋蟀是一种昆虫;悉表声,表示蟋蟀的鸣声似“悉”声。本义是蟋蟀。
扩展资料:
一、蟋蟀草 [ xī shuài cǎo ]
也叫牛筋草。一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秆丛生,高15—90厘米。夏秋抽两至数枚花序,呈指状,簇生于茎端。
二、斗蟋蟀 [ dòu xī shuài ]
亦作“鬭蟋蟀”。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唐代。
三、蟋蟀相公 [ xī shuài xiàng gōng ]
明马士英的绰号。
蟋字的组词有些
蟋字的组词:蟋蟀、斗蟋蟀、蟋蟀草、蟋蟀相公
基本字义:
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繁体字:蟋,部首:虫,拼音:xī
笔画:17,结构:左右结构,五行:金
首尾分解:虫悉,部件分解:虫釆心,异体字:螅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蟋蟀
[xī shuài]
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2、斗蟋蟀
[dòu xī shuài]
亦作“鬭蟋蟀”。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唐代。
3、蟋蟀草
[xī shuài cǎo]
也叫牛筋草。一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秆丛生,高15—90厘米。夏秋抽两至数枚花序,呈指状,簇生于茎端。
4、蟋蟀相公
[xī shuài xiàng gōng]
明马士英的绰号。
蟋组词两个字
1、蟋蟀[ xī shuài ]
意思: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近义词:蛐蛐
2、蟋蟀草[ xī shuài cǎo ]
意思:也叫牛筋草。一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秆丛生,高15—90厘米。夏秋抽两至数枚花序,呈指状,簇生于茎端。
3、斗蟋蟀[ dòu xī shuài ]
意思:亦作“鬭蟋蟀”。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唐代。
4、蟋蟀相公[ xī shuài xiàng gōng ]
意思:明马士英的绰号。
扩展资料
蟋:形声字。从虫,悉声。
〔~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蟋”与“蟀”构成复音词“蟋蟀”,是一种昆虫名。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蟋组词有哪些,有哪些组词
一、蟋组词:
蟋蟀、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相公
二、蟀组词:
蟋蟀、蟀谷、斗蟀、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相公
三、蟋/蟀的释义:
〔~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扩展资料
一、蟋的字源演化:小篆、楷体
二、蟀的字源演化:小篆、楷体
三、相关组词:
1、蟋蟀草[ xī shuài cǎo ]
也叫牛筋草。一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秆丛生,高15—90厘米。夏秋抽两至数枚花序,呈指状,簇生于茎端。
2、斗蟋蟀[ dòu xī shuài ]
亦作“鬭蟋蟀”。使蟋蟀相斗的一种博戏。相传始于唐代。
3、蟀谷[ shuài gǔ ]
经*别名。
4、斗蟀[ dòu shuài ]
斗蟋蟀。
5、蟋蟀[ xī shuài ]
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蟀组词20个
蟀组词20个如下:
1、蟀声:蟋蟀的叫声。
2、蟀鸣:蟋蟀发出的鸣叫声。
3、蟀戏:一种传统的戏剧形式,以人扮演蟋蟀形象进行表演。
4、蟀粉:指蟋蟀体内分泌的粉状物,用于养蟋蟀。
5、蟀伏:蟋蟀在地底*中冬眠。
6、蟀翅:蟋蟀的翅膀。
7、蟀谱:蟋蟀的纪律和音乐方法。
8、蟀蜕:蟋蟀蜕皮。
9、蟀社:指以养蟋蟀为爱好的小团体。
10、蟀团:以蟋蟀为主题的艺术表演团体。
11、蟀跳:指蟋蟀跳跃行为。
12、萤蟀:一种体型小、有自发光能力的昆虫。
13、蚱蟀:一种体形较大的昆虫,常见于田间地头。
14、蟋蟀:一种小型昆虫,常栖息于田野草丛中。
15、蟀虫:简称蟀,一种昆虫类群的通称。
16、蝉蟀:指蝉和蟋蟀,常见的夏季昆虫。
17、蟀楼:用来养蟋蟀的房屋。
18、蟀匠:养蟋蟀并进行繁育的专业人士。
19、蟀舞:指模仿蟋蟀的动作进行舞蹈表演。
20、蟀筏:指断裂的植物秆杆,被蟋蟀用作栖息或取食的场所。
蟋蟀介绍
1、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2、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全世界已知 22亚科55族 595属(包括 17个化石属),约 4649种(亚种)(包括 50个化石种)。
3、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c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本文链接:http://www.hnxdcx.com/html/879658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