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商品科目,1406科目
什么情况下用发出商品这个科目
“发出商品”科目的使用:“发出商品”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对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借“发出商品”科目,*“库存商品”科目。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借“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发出商品”科目。
发出商品是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下已发出尚未收到货款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及包装物等。在会计核算中,发出商品不能作为销售处理,而必须在收到货款后,销售才能成立。为了反映和监督商品发出和收取货款的情况,应设置“发出商品”账户组织核算。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和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运杂费借记该帐户,收到货款后,按发出商品成本和已收回的代垫运杂费*记该账户,由购货单位退回的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也在该账户的*方反映。
“发出商品”和“库存商品”的区别:核算对象不同,发出商品是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下已发出尚未收到货款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及包装物等;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存放地点不同,发出商品的存放地点以及不是在本*了,而库存商品仍然在本*内。
发出商品属于存货。发出商品核算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委托代销商品”科目。
发出商品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在哪个会计项目
发出商品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
一,发出商品是一个重要的存货类科目,重要性不亚于应收账款。年报审计时发出商品是个难点,但不一定被视为重点。初入行的新人都知道存货盘点是审计的重要流程之一,但能不能执行到位就不一定了。有一家企业,每年发货量都很大,结算期也很长,年底账存的发出商品金额都有几千万。审计盘点光在工厂的仓库是没法全部执行到位的,只有发函或直接到客户那里现场盘。
二,搞审计的都知道,发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企业转发可信度低,也不符合流程;自己发回函率就会低的让你怀疑自己是搞诈骗的。去现场监盘呢。市场面向全国,跟撒胡椒面似的到处都有,全盘过来就和组织一次全国旅游差不多了,时间、金钱都承担不起。应收账款因为所里主审划红线盯着,发函程序还能勉强执行,发出商品藏在存货里,有盘点顶着,关注度不高,上上下下都容易忽视,就成了审计盲点。
三,应收账款函证的替代程序还是很多的,没必要过于看重,企业挂应收都是已结算开票的货款,对方接收说明是认账的。下面主要是货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能不能回款光有回函说明不了什么,打官司能赢钱不等于钱能收回来,判断应收账款的风险关键看账龄,账龄长风险就大,三年以上就基本没可能了,回函也不。上面那家企业对付审计时间长了,有了经验,就开始在发出商品上做手脚,每年都少结成本多估利润,剩下成本就算存货了。这样存货越来越大,年底盘点对不上就说是发出商品,全国各地都有,没法函证,也没法盘点。
年报审计时间本就赶,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也不强,每年都让他们这样混过去了,直到有一年该*法人代表退休,领导换人财务怕担责,主动*大伙才算知道,一个亿的存货,有一半都是假的,也就是说这个*用了十年的时间利用发出商品这个科目虚增了5000万的利润。
发出商品属于什么科目
资产科目。
如果企业售出商品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5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的,均不应确认收入。
为了单独反映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企业应设置“发出商品”科目,用于核算一般销售方式下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收入的商品成本。
“发出商品”,属于资产类账户,其账户结构为借增*减。
扩展资料
发出商品的账务处理:
当企业发出商品,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
借:发出商品
*:库存商品
如果企业已开出发票,产生纳税义务,应确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借:应收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企业未开发票,没有产生纳税义务,就无需*上述分录。
注意:
“发出商品”科目的期末余额,应并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进行反映。
待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
借:应收账款
*: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发出商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发出商品
发出商品的会计分录
发出时
借;发出商品*:库存商品
按合同约定的日期确认收入
借:应收帐款等*: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产品销售成本*:发出商品
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应收帐款
扩展资料:
发出商品存货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周转材料(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发出商品、在途物资、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加、节约减)、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减)、存货跌价准备(减)等。
企业发出商品,当月不开发票。——这种情况财务会计上不做任何处理,但销售会计要做好发货记录。(销售会计日常工作要做好发货,来款以及开票记录)
为了反映和监督商品发出和收取货款的情况,应设置“发出商品”帐户组织核算。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和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运杂费借记该帐户,收到货款后,按发出商品成本和已收回的代垫运杂费*记该帐户,由购货单位退回的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也在该帐户的*方反映。
发出商品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对于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借记本科目,*记“库存商品”科目。
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借记“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发出商品如发生退回,应按退回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记本科目。
发出商品科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发出商品科目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
1、发出但尚未确认收入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已经发出,但客户还没有确认收货并支付货款。此时,需要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进行结转,同时确认相应的收入和成本。这种情况下,发出商品科目通常用于核算库存商品已经发出但尚未确认收入的情形。
2、用于核算企业托付其他单位加工存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存货发往加工单位加工后,需要将加工后的存货送还给企业。此时,需要将加工后的存货成本进行结转,同时将收回的存货成本和剩余的存货成本进行记录。这种情况下,发出商品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托付其他单位加工存货的过程。
在使用发出商品科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出商品的成本需要进行准确核算,包括数量、单价、金额等。
2、在确认收入之前,发出商品的成本不得随意调整。
3、需要及时与对方单位进行对账,确保存货的发出和收回过程准确无误。
4、在结转存货成本时,需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出商品属于什么科目
发出商品属于库存商品科目。
企业在销售模式中,通常采用托付运输发运商品的模式进行销售,那么这种销售方式下产生的库存商品就应该设置“发出商品”科目进行核算。此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它反映了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状态和价值。“发出商品”科目可以用来核算企业经办销售业务发生的已发出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
在发出商品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托付运输、办理验收、开票确认收入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进行结转,同时确认相应的收入和成本,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发出商品科目的使用需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作,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链接:http://www.hnxdcx.com/html/879650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