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生活综合知识

茶叶市场行情?2022茶叶销售

普洱茶行情分析

曾经的“疯狂”难以重演

随着眼下旱情的发展,市场上对于普洱茶的预期又开始抬头,升值价格也在悄悄地变化,普洱茶会不会像几年前一样,瞬间就炙手可热尚不可知,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身价的大起大落,让很多市场人士为之忧心。

据媒体报道,内陆市场的普洱茶热是从2002年开始的。 2005年广州茶博会上,德利茶业仅50克重的陈年旧普洱,被香港客人钟先生以13.8万元拍得;勐海兴海茶厂的普洱斑章熟饼,则以8.8万元被买家收走。

2005年,“马帮茶道·瑞贡京城”老舍茶馆,姜昆主持拍卖,张国立先生捐献出来的一桶茶,最终以160万元的价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澜沧古茶有限*的双绿牌宫廷散茶100克茶叶以22万元竞得。

2007年5月,深圳茶博会上,临沧凤庆茶厂的一饼499克的名贵普洱茶——“锦绣茶祖”,以40万元高价拍走,每克800多元,创下新茶拍卖最高纪录。

在名人和厂家的推崇之下,普洱茶由传统的饮品转型为收藏品,茶价一路非理性攀升。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普洱茶的产量大幅上升,2004年云南省普洱茶产量2万吨,2005年增长到5.2万吨,2006年进一步增长到8万吨。

2007年,根据农业部门统计,市场的普洱茶产量开始达到14万吨,但真正喝掉的普洱茶最多也就2万吨,大量的普洱茶被库存,市面上普洱茶供大于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值得记住的是2007年4月20日。来自最大的普洱批发市场——广州芳村茶叶市场的数字显示,这一天,普洱茶的价格到达了历史最高点。但也就是在这一天,市场重要的价格指标品种——大益7542生饼的价格开始下跌,仅仅在20日这一天里,每30公斤7542生饼的零售价从2.3万元跌到1.7万元。到2008年9月,大益7542生饼(15公斤)已跌破1500元,茶价缩水超过70%。有业内人士估算说,2007年的这轮价格“雪崩”至少使国内的普洱茶市场凭空蒸发了150亿元左右。

短短几年间,内地普洱茶市场上演了跌宕起伏的行情,经历着疯炒、崩盘的轨迹。如今普洱茶市场已经回归理性,但是最近还是有媒体报道了“200甘肃茶商集结普洱囤货赌涨”的消息。有茶商对媒体表示,“有的人可能会大赚一把,有的说不定就会变成穷光蛋——这一切都得看天!”

对此,普洱市当地一名曾经营过5年普洱茶生意的人士对媒体表示,虽然今年因为干旱会导致茶叶产量减少、价格上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机炒作的动力并不足。“目前的价格上涨应属于正常的反弹。”

也有茶叶协会人士分析,普洱茶价格上升仅是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上,很多投资客手中还握有之前的大量库存,至今未能消化,完全可以满足今年因干旱减产出现的供应不足。

“囤货欲炒作普洱茶的投资者,现在属于少数。”有批发商对媒体表示,目前普洱茶市场整体比较平稳,不少茶商在此前深受爆炒之害后,投资理念趋于理性,因此普洱茶价格再现“天价”的可能性并不大。

今年茶叶为什么大跌价

根据茶友网的资料得知,茶叶跌价的原因有。

1、价格下跌跟厂家的“砸盘”无不相关。“茶市就好比股市,为争夺市场,藏家与厂家有时也会斗法”东莞藏家陈生表示,为了牵制藏家,一些茶厂主动调低价格,甚至联合广州芳村及别的地区的藏茶大佬,共同阻击东莞藏家。东莞绝大多数的库存是分散在各个中小藏家的手中的,这些人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不少厂家看到这个软肋,对东莞的藏商进行分化和瓦解。

2、随着普洱进入低谷期,东莞的藏茶大佬们放仓的欲望愈发强烈。在2023届茶博会上,东莞的藏茶大佬集体发力为中期茶(业界普遍认为是3到7年存期)造势,就引得业内一片恐慌。因为在普洱茶行情下泄之时,中期茶放仓无疑将给厂商带来沉重打击。

今年的茶叶市场怎么样

茶叶行业主要上市*:目前国内茶叶行业暂无上市*,福建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四川竹叶青茶业、杭州龙井茶业*等多家知名茶叶行业企业IPO均以失败告终,此外,*茶叶股份有限*和八马茶业正在冲刺IPO中。

本文核心数据:*茶叶销售数据、*茶叶消费结构数据等

茶叶销售总量平稳增长

近年来,*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繁荣,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消费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茶叶消费量为230.19万吨,较2014年的150.25万吨增长近80万吨。

销售额持续走高

销售额方面,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持续火爆,全国茶叶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到2021年,全国茶叶销售额达到3120亿元,同比增长7.99%,销售额再创新高。

茶叶销售总额持续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茶叶价格的持续走高,2014年以来,茶叶销售均价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到2021年,我国茶叶销售均价135.5元/千克,价格仅次于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绿茶消费占比过半

从各类茶叶消费情况来看,目前绿茶是我国茶叶市场主要消费品种。2021年,*传统茶类中,六大茶类的消费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绿茶130.92万吨,占总销量的56.87%;红茶33.88万吨,占总销量的14.72%;黑茶34.41万吨,占总销量的14.95%;其他品种茶叶销量占比均不足10%。

具体到绿茶方面,近年来,我国绿茶消费量呈现平稳上行走势。据*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绿茶消费量为120.59万吨,到2021年,我国绿茶消费量提升至130.92万吨,同比增长2.3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茶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今年全国茶行业整体行情如何呢

近年来,随着礼品茶市场的萎缩,茶消费客单价降低,利润空间缩减,大到知名茶品牌,小到一家茶叶店,都能感受到市场的变动,颇有一种“萧条”感。

以前“卖一天茶可以撑一个月”“一年不开单,开单吃一年”的热潮已过去。

各地行业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行情不好。生意不好做了”。

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取代,是进步发展的过程。只要茶市场的需求还在,那么茶行业就能继续发展,只是传统模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尽管高端茶市有所萎缩,但是中端茶的量,价齐升,低端茶的提价,整体市场还是有小量增长的态势。况且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可以说国内的茶人均喝茶量哪怕提高一点点,市场都很巨大。

那么为何现在行内人还是认为行情不好呢?

很多人只看到以往高端礼茶市场,却忽略了中低端市场,目前高端市场需求任然存在,只是相比以往,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等要求已经不同。

毕竟茶叶发展到现在终归是要回归百姓,大众才是消费主体。消费已经改变,而行内人却没有改变,开发的产品不符合要求,自然觉得生意不好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茶叶消费群里变得年轻化。以往的“大师论”“山场论”并不符合他们的需求。简单大气才更能吸引年轻人。纵观很多茶叶同行,对新茶饮还不屑一顾,却没有反思,为何传统品牌无法做出爆款。加上有一些“人为炒作”让茶变得“高不可攀”这也是对行业很大影响。

茶叶虽然不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甚至不少地区没有喝茶的习惯,但人们对茶叶的喜爱已经从少数人开始迅速向大众化演变,茶叶出现在全国大江南北是有市场需求推进,而不是靠茶商自身炒作形成的。

总体而言,茶市场是向好发展,但更要把握时机,做出改变,真正让茶走向大众。

茶店千千万,一年倒一大半,有旧人出去,当然有更多新人进来,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如何深入市场调查,挖掘潜在消费。如何提升茶叶品牌的价值,如何改变消费体验。。。是差行业转型革新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本文链接:http://www.hnxdcx.com/html/879631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