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居家生活知识

西北师范大学招生网 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电话

西北师范大学招生网 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电话

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电话

西北师范大学电话0931-7971922。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

学校历史

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它开创了*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1898年,清*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1年,清*重建京师大学堂,先设速成科,下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首先招生,于次年12月17日开学,校址设在景山东马神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电话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电话:0931-7971922

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学校连续五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截至2014年9月,学校有*级特色专业9个,*级精品课程2个,*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7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是*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化学、*语言文学、*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美术学、*理论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博士1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

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9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有2个*重点(培育)学科、11个省级一流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等次。

西北师范大学保研条件

根据教育部和我校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现就我校做好2022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推免生推荐工作。研究生院负责具体实施,校纪委负责监督,教务处负责学业成绩计算和审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竞赛获奖和荣誉表彰等奖项审定。

学院成立推免工作小组,院长任组长,成员由相关工作负责领导和教师代表等组成。推免工作小组研究制定本学院推免实施方案,具体负责本学院推荐工作。

二、推荐对象

纳入*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2022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学院和委培定向就业学生)并符合其他“推免生”推荐条件。

三、推荐原则

全校“推免生”工作原则参照《西北师范大学推荐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西师发〔2018〕19号)执行。

四、推荐类型

(一)普通推免生

普通推免生选拔工作依据教育部及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研究生支教团”专项

“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工作依据《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24届(2022-2023年度)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21〕5号)文件执行。

“研究生支教团”实行“1+基本学制”培养模式,即支教服务一年,经项目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注册研究生学籍,根据接收“推免生”基本学制和专业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

(三)“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专项

“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选拔工作依据《西北师范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西师发〔2018〕89号)文件执行。

推荐范围: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不限,非以上所列学院学生,不得申请推荐。接收专业:以上学院对应的教育硕士专业。

“本硕一体化”签订培养协议书,实行“3+1+2”培养模式,即本科阶段学科专业学习3年、本硕过渡阶段1年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

(四)“辅导员”专项

“辅导员”选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并结合我校“推免生”管理办法等文件组织实施。

“辅导员”实行“1+1+基本学制”培养模式,即大四兼职辅导员一年,毕业后继续专职辅导员一年。服务期满后根据接收“推免生”基本学制和专业攻读我校研究生。

(五)“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专项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选拔工作依据《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5号)文件和学校通知执行。

本科所学专业范围: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等专业。非以上所列专业学生,不得推荐。

接收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地理),其余专业不予接收。

签约成功的“农硕师资计划”签订培养协议书,实行“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职攻读,第四年全脱产学习。

签约成功的“农硕师资计划”必须在本科毕业前取得教师资格证,否则,签约无效,取消推免生资格,学生自主择业。

(六)“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专项

“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选拔工作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在校生征兵工作办法》文件执行。

四、推荐流程

(一)学院制定推免实施方案。9月7-8日,学院成立推免工作小组,制定本学院推免工作实施方案,经研究生院审核后于9月8日前通过院校库管理系统上传,并安排相关班级计算学生成绩,做好推荐研究生相关准备工作。

(二)学生申请。9月9日,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向所在学院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并登陆研究生院管理系统(*210.26.109.51:85/)提交申请并完善相关信息。

(三)学院推荐。9月10-12日,学院对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审核,择优确定本院拟推荐学生名单并公示。同时将拟推荐学生相关信息输入管理系统并上报。

(四)学校审核。9月13日,学校对学院拟推荐学生进行全面审核,确定2022年学校拟推荐名单。

(五)名单公示。9月13日至22日,学校对拟推荐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天。

(六)“农硕师资计划”复试。9月16日,相关学院对审核合格学生进行复试。对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学校不予推荐。

(七)“农硕师资计划”签约。9月17日,推荐学生需与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学校签订《教师聘用合同》《就业协议书》及《硕师计划培养协议书》。办理签约手续者,拟录取为2022年“硕师计划”研究生。签约时间待教育厅文件下发后另行通知,请随时关注学校网页。签约成功后,填写《2022年“硕师计划”研究生登记表》。

(八)上报名单。9月22日,学校将推荐名单通过*院校库平台上报教育部,推荐工作完成。

(九)联系单位。9月28日至10月20日,推免生登录院校库,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照片后进入报名界面。推免生注册、填报志愿、复试通知发送、录取和交费等均须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系统进行。推免生根据各招生单位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各专项计划要求报考。

报考注意事项:(1)考生同时可报三个志愿,每个志愿48小时内不得修改;(2)考生可同时接受多个复试通知,但只能接受一个待录取通知;(3)推免生一旦确认待录取,则不允许填报志愿及接受各类通知,管理部门不允许再发送新通知;(4)全部网上缴费,未缴费视为放弃推免生资格;(5)规定时间内未同意待录取推免生视为放弃推免生资格;(6)不同类型专项计划推免生报名时须选择规定的接收学校和专业。

六、其他

(一)各学院修订的推免办法必须符合学校文件要求,不得出现与学校推免政策和管理规定相违背的条款。

(二)奖励分值涉及的各种奖励、成果等截至2021年8月31日,以正式刊物、文件、获奖证书为准。

(三)班级排名前30%(人数取整,不做四舍五入)。

(四)凡在院校库接收待录取推免生,不得再报考参加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五)推免生在2021年10月20日前未能联系到接收单位且本学院不同意接收的,视为本人自动放弃,不再保留推免资格。本人可报名参加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六)各学院推免生总指标以学院2022届毕业生数(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学院和委培定向就业学生)为主要依据进行分配。

(七)“辅导员”和“大学生在校参军入伍服兵役”推荐工作由*委学生工作部负责;“研究生支教团”推荐工作由团委负责。

研究生院

2021年9月7日

本文原文来自:西北师范大学院校*

西北师范大学有几个校区

一、西北师范大学有几个校区西北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为本部校区、新校区、敦煌学院校区,本部校区地址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新校区地址为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640号、敦煌学院地址为敦煌市新城区古城路2号。

二、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级研究院1个,*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17个,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省创新群体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学校现设27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学院,3个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生态实训基地约13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3.3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27.5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052.3万元,各类文献资源403.9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人才培养】学校自*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3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001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113人,博士研究生392人,硕士研究生6141人,留学生330人,继续教育学生5035人。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78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0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9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86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9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2人,教授280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898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领军人才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特聘教授2人,*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特殊津贴在职人员1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人选23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学校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科专业】学校是*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化学、*语言文学、*史、美术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二级授权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4个硕士二级授权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2个*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9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95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

西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西北师范大学在本省一本招生,有些外省二本招生。甘肃境内在全国排名第二的学校。说实话,在外省几乎没有什么名气,不过,在本省口碑还不错。

”西北师范大学”,我们常戏称为”西施”。

知乎上第一答,感觉挺激动,说的有点乱了,莫见怪。

本人刚毕业,文科,女。

在我看来,学校和公寓之间的金牛商业街真真秒杀兰州任何一条街。美食,数码,服饰,娱乐设施真心一应俱全。晚上的喷泉旋转木马加璀璨夜景也杠杠的。虽然现在还在进一步修葺改善,但依旧能嗅到它现代前沿的气息哈。

偶尔没事,学生也会去黄河边风光带走走,也还能散散心。

校区在市内,不像兰州有些学校在郊区县城,交通比较便利,出了公寓们就可以拦的士或坐公交,brt快速公交离公寓也很近,交通整体还行。

”西施”的本科生公寓实在不敢恭维。大多是六人间,宿舍环境较差,地面不是瓷砖,六人间不是上床下桌,格局比较混乱,地方小,女生东西一多几乎没地方放。二楼暖气冬天效果较差,八楼水压经常小的可怜。每间宿舍有*卫生间,虽然很low,但觉着总比公共卫生间好,知足了。楼妈人还不错,能偶然聊两句。反正在宿舍主要是睡觉,也不奢求啥了。

”西施”建校已有110多年,是老校园了。本校区不算大,但环境还不错,校园内绿树环绕,鸟鸣花艳,尤其”敦艺”那边环境真心美美的,拍个艺术照神马都是不错的。感觉在兰州来说,校园绿化环境已是出乎意料的好。

”西施”与”兰交大”因男女比例互补的情况,偶尔能看到联谊活动。”西施”有空乘专业,经常能看到预备空少空姐在校园里穿制服穿梭,风景还是不错,不过看多了就没意思了。个人还是认为”西施”美女最多在舞蹈学院,当然也有说外院,文院美女也不少的,这就不多解释了。

说到历史,”西施”每次办活动或介绍学校时,都会把自己和北师大同根同源的历史搬出来,听多了,作为”西施”人我每次都汗颜了……详情关系怎样有兴趣的自行百度。

”西施”学生大多是甘肃本地人,在甘肃境内游玩,经常能碰到很多校友~”西施”周末很忙,各种雅思高考阅卷艺术高考*自考还有各种从业资格考试都有~可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西施”很穷~~

不过,在奖助学金方面,”西施”还是非常大方的,积极参加从师从业活动什么都能换来几百到上千的奖学金。学校奖项名额少可奖金多,学院奖金一项虽然只有几百可名额多,无论怎样,每一年你只要努力了,多多少少有奖金拿。

兰州这座城市,估计会让很多人失望。

但西施本身的人文氛围及周边的设施,还是值得期待的。

校园里,公益风盛行,也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多添了一份人情。

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为了保证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生源质量,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有关高考(Q吧)招生录取工作的政策规定,结合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本章程适用于西北师范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二条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三条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学校概要

第四条学校全称:西北师范大学

第五条学校代码:10736

第六条办学性质:甘肃省省属重点大学

第七条办学层次:以本科、研究生(Q吧)为主

第八条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

第九条学习形式:全日制

第十条办学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第十一条办学理念:崇尚学术,追求卓越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本科招生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过程中的重大事宜。

第十三条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十四条西北师范大学纪委、监察处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章录取

第十五条西北师范大学招生计划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校招生简章、学校网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第十六条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校按照不超过我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的12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具体比例视各省生源情况而定。

第十七条西北师范大学对考生体检的要求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八条在第一学校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满额情况下,按公布的招生计划,首先录取第一学校志愿的考生;在第一学校志愿不满的情况下,不拒绝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

第十九条我校各专业对考生单科成绩均有要求,单科成绩达到我校最低控制线的出档考生,专业志愿分配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进行。当考生成绩无法满足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考生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条我校同意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一条保送生的选拔严格按教育部和甘肃省教育厅文件执行。

第二十二条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按照教育部文件及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体育类各专业(含各专业方向)的录取,根据第一学校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成绩(文化课、专业课)情况,划定文化课成绩、外语单科成绩最低控制线,在文化课成绩、外语单科成绩达到我校最低控制分数后,按考生术科(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满为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含各专业方向)的录取,根据第一学校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成绩(文化课、专业课)情况,划定专业课成绩、外语单科成绩最低控制线,在专业课成绩、外语单科成绩达到我校最低控制分数后,按考生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满为止。

第二十四条除英语(Q吧)专业外,我校其它专业均不限外语语种。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需参加外语口试,外语口试办法和口试成绩、听力成绩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管理部门的具体规定为准,学校在录取时参照各地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除了体育教育、舞蹈学专业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定男女生比例以外,学校其它各专业招生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第二十六条我校政法学院、教育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学院均实施“2+2”培养模式,即在前两年不分专业,从第三年起可在学院的本科专业中选择专业,学院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最后从自己选择的专业毕业。政法学院可在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法学、社会工作、管理科学、哲学5个本科专业中选择;教育学院可在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4个本科专业中选择;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含2个大类专业:地理科学类专业可在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3个本科专业中选择,环境科学类专业可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本科专业中选择;旅游学院可在涉外旅游管理、旅游英语2个本科专业方向及国际文化交流1个本科专业中选择。经济管理学院实施“1.5+2.5”培养模式,即在前一年半不分专业,一年半后可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8个本科专业内选择,最后从自己选择的专业毕业。

第二十七条录取结果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形式公布。考生可登录我校招生网站查询。

第五章其它

第二十八条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入学体检、文化成绩及艺术体育类专业课成绩测试等复查。对复查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九条普通本科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取,根据属地原则,执行甘肃省物价局统一核定的标准。学费标准为:师范类专业:文科:2500元/人.学年,理科:3000元/人.学年,艺术:4500元/人.学年,体育:3000元/人.学年;非师范类专业:文科:3800元/人.学年,理科:4000元/人.学年,艺术:6800元/人.学年,体育:4000元/人.学年;住宿费:1100元/人.学年。

若甘肃省物价局变更收费标准,上述各类收费则按新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对中学阶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第一志愿被我校录取的高考优秀文理科学生,或体育艺术类专业课特别优秀的学生,入学报到后,学校颁发高考成绩优异奖。

第三十一条为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展学生专业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被我校录取且高考文化课成绩在各省(市、自治区)重点线以上(甘肃省以外的考生可适当放宽条件)的新生可申请转换专业,具体细则按照《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学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奖学金分为学校奖学金和学院奖学金两大类。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11项,助学金20余项,每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超过40%。同时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还享受*提供的师范专业奖学金及*政策性补贴,每人每月可得到生活费79元;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享受政策性补贴,每人每月可得到生活费33元。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助学*或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活动。

第三十三条西北师范大学网址:**nwnu.edu*;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网址: **nwnu.edu*/zsb;E-mail:jiaozb@nwnu.edu*;电话:0931-7971922,传真:0931-7971922;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邮编:730070。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学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若有与*或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不一致之处,以*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为准。

第三十五条本章程由西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本院校。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541.8亩、生态实训基地2272.5亩。

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100.5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0.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703.21万元,各类文献资源332.3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扩展资料:

西北师范大学有*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级研究院1个,*级星创天地1个,*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20个,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省创新群体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级联合实验室3个。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学院,3个孔子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校况综述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

本文链接:http://www.hnxdcx.com/html/879587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